雖然,台灣藍、綠2大政黨在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過世後,一致推崇李氏對台灣的感情友誼,但歷史學者、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李筱峰今(23)日在臉書上發文回憶,李光耀在新加坡獨立之初曾強調,新加坡華人不是中國人的立場,反駁李光耀對台灣獨立持反對態度的雙重標準。
李筱峰在臉書上表示,記得當年新加坡獨立之後,李光耀曾經對外說了這樣的一段話:「我不是中國人,就如甘迺迪總統不是個愛爾蘭人。慢慢的,世人會知道,新加坡姓李、姓高、 王、楊、林的人們,外表上是中國人,說著華文,然而卻與中國人不同。我們有中國人的血統,我們不否認這點;但重要的是,我們以新加坡的立場思考,關心新加坡的權益,而不是以中國人的立場,為中國人的權益著想。」
李筱峰在文章中說,這段話,用到我們台灣人身上,不也是一樣嗎?
李筱峰指出,雖然李光耀經常投北京之好,否定台灣的獨立自主,但李當年對新加坡華人所強調的這段話,剛好可以用來反駁其對台灣獨立的態度!
============================================================================================================================
悼念李光耀 但為何要學新加坡?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今天凌晨在新加坡中央醫院病逝,享壽91歲,他的辭世,讓各界再關注新加坡模式。事實上,向新加坡看齊一直是台灣的主流意見,包括「新加坡能,台灣為什麼不能?」的口號,或是台北市長柯文哲當選後也宣示8年內要趕上新加坡,但台灣真的一定要學新加坡嗎?有些人也提供另外的觀點,值得大家參考。
1976年生,台北人的財經專家梁展嘉2004年移居新加坡,他將生活中第一手觀察寫成《幹嘛羨慕新加坡?:一個台灣人的新加坡移居10年告白》一書,他對新加坡的觀察節錄如下:
七折人生,分數決定一切
新加坡人從小就活在高度競爭中,從學校到社會無一不打分數,而政府的管制更是從沒離開過,「國會議
員、公務員全都是拿獎學金得主,但詭異的是,無論你出國學什麼專業,回來大都是做行政職。」據統計,新加坡人約只有二成能拿到大學文憑,其他八成就只能進入「七折世界」,「社會階級一刀劃分」。
乖乖聽話,就可以有糖吃
政府雖對人民照顧完善,但相對而言,對人民的管制也相當嚴格。例如,新加坡政府為避免高速公路塞車,限制國內車輛數量,每年只開放少量「擁車證」(即行照),駕駛人要競標買證才能開車;又好比,伊斯蘭教信徒到校必須脫下頭巾,只為求在校內要服裝統一。「新加坡政府就像一名什麼都管的家長,人民則是小孩,乖乖聽話,照著政府的遊戲規則走,就可以有糖吃」。
也有網友指出認為言論自由還是重要的。網友引用日前假造李光耀死訊的高中生為例,他可能被判 10年重刑,新加坡的嚴刑峻法很容易毀掉一個人的人生。網友「哥屋恩」也認為鞭刑無助台灣競爭力,其他政策才該好好學習。
新加坡人國民素養高?
新加坡人也會亂丟垃圾、吐痰,一般人印象中整潔乾淨的新加坡其實是靠大批來自印度、巴基斯坦的「客工」維繫出來的,若遇上客工集體缺席的日子,將會看到組屋區處處都是滿地的垃圾。
到新加坡工作一定賺大錢?
新加坡靠著大量的「客工」撐起低階服務業市場,和善的台灣人自然成為主要攬才目標,但若照新加坡的物價水準看來,某些工作開出的2千新幣月薪幾乎等同於22k,將難以支持新加坡日常消費。
「如何在8年內趕上新加坡」
柯文哲當選後喊出8年內趕上新加坡,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副教授劉曉鵬則寫了「如何在8年內趕上新加坡」的文章反諷。
1、成立天龍國:
新加坡與台灣的人均分別約為5萬美元與2萬美元,而台灣「落後」最大原因,就是必須將天龍國的財富與貧窮的外縣市合計。因此只要減去外縣市,天龍國可立即超越新加坡;屆時在天龍國工作的新北市、基隆市、新竹、桃園市民都變成「國際人士」,置產都成了「國際投資」。
2、政治犯關比曼德拉久:
新加坡要人民適應政府的方法就是政治打壓,因此政治犯關得比曼德拉還久,言論自由世界排名150,落後剛果與辛巴威,約與甘比亞齊名。台北人恐要很久才能接受新的言論尺度與政治體制。
3、社會住宅:
星國政治體制使執政者可強勢「徵收」土地(30年前每平方公尺2元新幣),再建屋出售給人民(三房兩廳今天售價在800到2000萬台幣不等)擁有99年,等於低價沒入,高價租出,台北人是否願意如此配合建立社會住宅也有待考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