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年年成長,但民眾卻幾近無感,實質薪資也長期停滯,學者表示,國內經濟成長數據虛列超過五千億元的企業海外收益,以致產業空洞、就業機會萎縮的真相被掩蓋,去年台灣認列一九三億美元(合新台幣五八三四億元),若扣除這些未在台灣產生就業效益的部份,實際的國內生產毛額應是負成長。

經濟成長預估 民眾多表無感

昨天中經院公布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是三.○五%,電子媒體立即在街頭隨機訪問民眾,民眾多表無感,且表示生活負擔加重,顯示官方與智庫的經濟預估,與現實已嚴重脫節。

收益匯回比率低 GDP失真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原本GDP的D,就是指Domestic(本地/境內),從理論上來看,境內創造的經濟收益或海外收益回流,才算是GDP,不過,受全球化影響,跨國企業普及,但從二○○五年後,主計處改採IMF「權責制」統計基礎,只要企業帳上認列、不必匯回,也可計入GDP。

「海外生產比重過高,加上企業收益匯回比率又低,使得台灣GDP失真的情況,比起其他國家嚴重許多!」邱俊榮指出,台灣海外生產比重早已過五十%,國內企業在海外生產,雖然為業者帶來利潤,但主要僱用的是境外勞工,而非本國人,換言之,當「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不斷攀升,會讓經濟成長果實,難以平均被國人分享。

去年台灣國內生產毛額為四八九三億美元,經濟成長率是二.一一%,增加的國內生產值約是一○三億美元,但去年GDP認列企業海外收益金額是一九三億美元,若扣除企業海外收益部份,去年台灣的實質生產毛額應是減少九十億美元。

此外,本國企業透過三角貿易海外生產後,賺到的錢匯回比重偏低,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去年底為止,我國上市櫃公司投資中國累計原始投資金額為新台幣一兆七一四二億元,但去年公司從中國獲利匯回,僅九.七%,換言之,有一兆五九四二億元的資金留在中國,或海外免稅天堂。

近10年GDP與實質薪資統計  

=============================================================================================================================

三角貿易 爽到中國就業 台灣薪苦 

馬政府不斷辯稱,與中國經貿密切往來能使台灣避免被邊緣化,但從近十年製造業「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比重飛速增加,去年海外生產比率更再度創新高。台商持續幫助中國創造就業機會,但政府卻無力解決國內失業、薪資倒退十五年等現實問題;而三角貿易創造的GDP成長,更凸顯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肥了企業,苦了勞工」,才是政府更應該思考解決的問題。

馬政府與中國簽ECFA 台商並未回流

回顧二○○○年至今,我國外銷訂單的海外生產比率,二○○○年僅十三%、二○○四年突破三十%,接著一路走高,至二○○六年突破四十%、二○一○年突破五十%、二○一三年更超過五十一%;總計十五年來,製造業的海外生產比率已增加將近四倍,等於有逾半的訂單無法為台灣提供就業機會,對勞工薪資也毫無貢獻。但馬政府卻仍認為,與中國深化經貿交流、簽署ECFA有助台商回台投資,事實上兩者根本毫無關聯。

此外,海基會資料也說明,台商投資中國累積金額已逾一三三六億美元,根據官方統計,共有超過九萬家台商在中國,台商在中國聘用的員工至少超過二五○○萬人;也就是說,台商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貢獻很大」,遠超過歐、美、日等國家。

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陳博志表示,馬政府一直告訴人民,台灣和韓國之間的競爭差異是自由貿易協定(FTA),但事實上,韓國在一九九二年的出口還比台灣少;不過,二○一○年、短短不到二十年內,韓國的出口已是台灣的一.八倍,韓國與美國的FTA卻是二○一○年才生效。FTA根本不是國家競爭力的主因,國家要發展的生產要素包括生產品質、人才培育、創新創意,才是發展關鍵。

=============================================================================================================================

三角貿易淨收入10年暴增1倍 實質薪資反倒退15年 

行政院主計總處表示,根據聯合國國民經濟會計制度(SNA)規範,三角貿易淨收入應納入GDP,且依IMF權責制(二○○五年起採用)計算,各國都是如此,我國GDP並未高估。不過,主計總處官員坦言,「國內接單、海外生產」的三角貿易雖可增加GDP,但僱用的人數相對有限。

主計總處官員說明,廠商從事三角貿易,雖然生產在海外,但國內仍提供規劃、調度、財務、管理、行銷、專利及其他技術等服務,這些服務屬於國內生產,應納入GDP計算。而且,GDP僅計入三角貿易的淨收入,也就是訂單收入減除海外生產成本,並非三角貿易的收入全數列入,近幾年三角貿易淨收入占GDP比重僅約三.三%至四%。

官員表示,以鴻海集團為例,總營收逼近四兆元,但因絕大多數都在海外生產,所以幾乎九十九%的產值都不算入台灣的GDP;扣掉海外生產成本後,其計入GDP的三角貿易淨收入可能僅數百億元。官員說,鴻海在台灣也僱用數千名員工,這些員工提供運籌服務,其產值當然要列入GDP。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二○○四年我國三角貿易淨收入僅九十九.三三億美元,但二○一三年已達一九三.○七億美元,十年暴增近一倍;但同一期間,實質GDP由十一.○九兆元增至十五.三五兆元,增幅僅約三十八%。

另外,三角貿易雖對GDP有貢獻,卻可能是所得分配惡化、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之一,因三角貿易獲利的是企業與大股東,由於企業紛紛移往海外生產,勞工必須承擔工作機會流失、薪資水準拉低的苦果。因此,即使GDP成長,薪資卻停滯、甚至倒退,目前受僱員工實質平均薪資已倒退十五年。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ctoria 的頭像
    Victoria

    My 秘密基地 (。✪‿✪。)

    Victor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