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服貿協議》將開放包含中國廣告代理、廣告製作等廣告服務業來台設點,不少學者憂心,此舉將讓對岸可藉控制廣告預算,左右國內傳媒立場、影響輿論,後果嚴重;連部分廣告代理業者也指,政府應把國家安全等因素也納入,而非單從經濟角度出發、一味開放。

據經濟部產業分析資料,台灣廣告服務業市場規模,一年逾1400億元,業者數量約1萬2000餘家,從業人口近4萬人,近年每年僅約3%微幅成長,市場穩定。國貿局指,台灣廣告服務業實力成熟,估開放中資影響不大,且中方早已開放台灣業者前往獨資經營。

控制輿論白手套

但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系助理教授羅慧雯指,任何涉及傳播內容製作、恐影響言論自由的業種,都不該開放中資來台。她說,中國政府未曾放棄企圖控制台灣媒體,以前曾有傾中媒體在對岸官員來台時,大篇幅美化,後傳出是接受廣告預算置入,令人擔憂開放後,陸資企業會藉廣告預算投放與否,教訓「不聽話」的媒體、左右其立場。
因廣告代理業是企業主和媒體廣告間的橋樑,企業多半透過其決定在哪或下多少預算的廣告,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說,若開放中資來台,恐成中方藉廣告預算控制台灣輿論的白手套。

「預算企業決定」

曾任媒體廣告業務的陳先生則認為,手上客戶多、掌握廣告預算多的大型廣告代理公司,因可建議廣告預算投放比率,確實有一定影響力,不可小覷。
但經濟部國貿局和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指,投放廣告預算決定權在企業,代理商藉廣告預算影響傳媒機會不高。不過,張錦華仍說,即使政府已把廣播電視廣告排除在外,但現廣告購買多採統包、跨媒體規劃,廣告代理商影響力大,說下廣告權利只在企業主、不會影響言論自由,是不了解媒體運作。

西進多鎩羽而歸

至於對國內本土業者的影響,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許益謙指,30年前已開放外資廣告業者來台,包含美商奧美等都在台闖出名號,台灣業者以中小企業為主,雖不排除中資企業來台後會有收購等手段,但「台灣競爭激烈,利潤有限,對方未必看得上眼。」
許益謙並說,台灣業者20年前就想辦法西進,但水土不服,大多鎩羽而歸;現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各大國際廣告集團都聚集廝殺下,機會已不高。

本土廣告公關業者先勢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楊忠翰則指,台灣和中國局勢特殊,政府不應單從經濟出發,對國家安全等因素也須納入考量,而非一味開放。

服貿協議對廣告服務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ctoria 的頭像
    Victoria

    My 秘密基地 (。✪‿✪。)

    Victor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