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上映2週的韓國電影《軍艦島》,除了當紅韓星因婚事曝光所引爆的討論聲量之外,其所拍攝的情節也引起各界諸多討論,甚至電影上映後日本與韓國政府官員都相繼被記者問到,是否會再度引起日韓兩國的輿論紛爭。不過,導演柳承菀本人則表示,《軍艦島》是基於被史實吸引的一部「創作」。
懷抱「日本夢」卻被強徵為奴、受盡屈辱的朝鮮人
《軍艦島》描繪的是在1925年到1945年間,日本殖民朝鮮期間如何透過以「日本夢」為號召,強徵朝鮮人民到日本九州長崎的端島(又稱軍艦島)上挖礦。
故事一開頭,樂隊隊長李姜宇帶著獨生女兒、滿懷希望地到一個新地方找工作,卻被殖民者欺騙、強徵為奴,以供應日本實踐其「大東亞共榮圈」的政治理想。女兒昭熙甚至必須在日本人面前大喊「天皇陛下萬歲」,才能徵得一個婢女的工作而免於成為雛妓。
一批又一批的朝鮮人民被運往島上,男人與男孩就送入深不見底的礦坑、沒日沒夜地採礦,他們在高溫30至45度下超時工作,每天進入只能以橫躺、爬行的方式,在窄小隧道中挖礦。那些被強徵島上的女人則被迫下海接客,成了慰安婦。
比電影更殘酷的「真實」…
《軍艦島》的劇情有真實、有虛擬,就像由宋仲基所適演的朴武英,這是一個想像出來的角色,他在劇中身負特殊任務,從一開始原是要帶著島上的精神領袖尹學哲離開,到最後要帶著島上所有朝鮮人民逃離。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事件裡,幾乎沒有逃脫的機會。
在現實事件中,根據統計,朝鮮人共有123人死在軍艦島上,不是意外事故死亡、再不然就是生病而死。韓國一個名為《無限挑戰》的電視節目,就曾訪問從軍艦島的倖存者,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講述著當年身上背著電池在窄矮悶熱的地道裡挖礦、三餐不濟的生活,那段節目影片看在韓國人的眼裡,是既無奈又悲恨。對韓國人而言,軍艦島這個名字宛如地獄的代名詞,那是一段歷史的屈辱,更是一段日韓間難解的民族情結。
為何韓國人如此反日?
韓國「反日」情結相當激烈,日本電影評論家佐藤忠男就曾在著作裡分析,韓國電影裡「恨」是很重要的元素,而這樣的悲情是來自於長期歷史的屈辱、以及對韓國命運的怨恨。就像同樣被日本殖民,台灣為何如此喜愛日本,相對韓國卻對日本深惡痛絕,怎麼有如此差大的差異?
台灣自甲午戰爭後,被清廷割讓與日本,從1895年開始被日本殖民統治了50年。台灣被日本殖民時期,台灣人民也遭遇過日本政府的差別待遇、婦女被擄去當慰安婦。不僅如此,台灣更歷經了荷蘭、西班牙與清朝多個政權統治,甚至戰敗後被所謂的「母國」割讓給日本,這都使得台灣一直以來尚未建立起完整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歷史記憶不斷被切割。也許因為如此,台灣的「反日」情節並沒有韓國那麼深厚。
對韓國而言,日本殖民時期,是整個國家民族被占領、被統治、需臣服他國,這種屈辱也激起了幾千年歷史中,朝鮮王朝作為屬國卑微命運的傷痛。
這部斥資220億韓元打造的電影,無論是因史實而啟發的一部創作,亦或是帶著強烈的韓國民族主義,真實歷史上的傷痕對被欺壓者而言,是無法輕易抹去或遺忘的。訴諸文化、娛樂的方式,將歷史、國族的傷痛在電影中體現,也許可以藉此排解一些對過往歷史裡朝鮮命運乖戾的憤恨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