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於白色恐怖,你了解多少?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14日起舉辦「幌馬車之歌」紀念特展,紀念在白色恐怖中受難的鍾浩東及蔣碧玉等受難者。

1950年10月14日清晨,臺北青島東路軍法處看守所的押房門鎖喀啦喀啦地響起。鐵門呀然打開。兩個面孔猶嫌稚嫩的憲兵,端槍、立正,站立鐵門兩側冷然喊道:「鍾浩東、李蒼降、唐志堂,開庭。」整個押房和門外的甬道立時落入一種死寂的沉靜之中。鍾浩東安靜地向同房難友一一握手,然後在憲兵的扣押下,一邊唱著「幌馬車之歌」,一邊從容地走出押房。伴奏著腳鏈拖地聲,押房裡也響起了由輕聲而逐漸宏亮的大合唱。

《幌馬車之歌》,藍博洲

曾赴中參加抗日被捕 後因基隆中學事件殉難

鍾浩東是作家鍾理和的弟弟,1915年生於屏東,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他於1935年在醫院結識妻子蔣碧玉,並在結婚後於1940年前往中國參加抗日,但卻遭疑為日諜而被捕,甚至差點客死異鄉,經過半年後才獲釋。抗戰勝利後,鍾浩東返台,並於1946年擔任基隆中學校長,1947年因看不慣包含228等事件國民黨的作為,而加入共產黨,並因發行《光明報》被捕,史稱基隆中學事件。

而《幌馬車之歌》,則是鍾浩東與蔣碧玉都很喜愛的歌曲,也是鍾浩東最後步向馬場町刑場所唱的歌曲。

1950年10月14日,是鍾浩東殉難的日子,而今年恰逢鍾浩東百歲,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特別在今年舉行「愰馬車之歌─鍾浩東與蔣碧玉的亂世戀曲」特展,並於14日下午舉行開幕記者會,包含鍾浩東的家屬鍾繼東等約60餘名白色受難者、家屬親赴開幕儀式並參觀展覽。

多了解過去才能看清未來

策展人藍博洲說,鍾浩東在當年是具有代表性的受難者之一,藍博洲在親自看過鍾浩東的遺書之後,他可以想像鍾浩東在寫遺書時的那種心情,那種知道自己即將死亡,卻還是有股抱負無法達成、深沉的心情。而他們如此年輕,卻可以慷慨的走向刑場,這是台灣的精神。藍博洲說,雖然他沒看過鍾浩東,但他相信鍾浩東不是個自私的人。

藍博洲也表示,「幌馬車之歌」在當年是紅極一時的歌曲,但後代完全不曉得有這首歌,他說由此可知很多歷史都是被掩蓋、湮滅的,因此我們對很多過去都不了解,因而看不清楚現在,造成很多歧見,如果對歷史有更多認識,或許對台灣的現在與未來,會有比較清楚的看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ctoria 的頭像
    Victoria

    My 秘密基地 (。✪‿✪。)

    Victor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