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3世界幸福報告》,丹麥再度被評選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截至今年為止,這已是丹麥第四次獲得全球第一。根據幸福報告顯示,前十名國家依次分別是丹麥、挪威、瑞士、荷蘭、瑞典、加拿大、芬蘭、奧地利、冰島和澳大利亞,大部份世界上幸福的國家多位於北歐。而台灣排名第42名,輸給了南韓贏過了日本。(延伸閱讀:台灣人,你為什麼這麼忙?)
被評定幸福指數高的國家通常有以下的共通點:較高的實際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較長的平均壽命、較低的政府腐敗程度。以上三項因素和國家整體相關,但另有三個和個人習習相關的因素:個人對於社會的包容程度、個人能對生活做出選擇的自由度及感受到的社會友好程度。
富有且民主的國家很多,讓丹麥脫穎而出成為全世界最幸福國家的關鍵因素是:丹麥政府與人民之間的互相信賴!一起來看看丹麥的六個幸福基因,我們相信台灣也能變得更好。(延伸閱讀:快樂方程式,創造幸福感的最大值)
丹麥政府支持父母陪同孩子成長
教育是基石,丹麥孩子的成長有爸媽的陪同。
爸媽的陪伴無疑是孩子成長學習的重要環節,但對於在職的爸媽們來說,該如何保有工作同時又陪伴孩子成長,一直以來都是一大難題。不會光說不練,丹麥以行動支持爸媽:丹麥政府提供父母共享的育嬰假將近一年(52週),且父母在育嬰假的期間能領70%的薪水,其中企業負擔三成,七成由政府補助。在丹麥,政府甚至規定爸爸至少要請6個月的育嬰假,因為照顧孩子不完全是媽媽的責任,夫妻雙方都該負起教養孩子的義務。
深入人心的丹麥健保系統
丹麥健全的健保系統與福利措施,不只以全民健康為出發點,更是社會健全發展的基石。
對丹麥人而言,健保是很自然的概念,丹麥人會固定與自己的家庭醫師保持聯繫,更知道該如何有效地運用健保系統。丹麥醫療資訊系統的效率居世界各國之冠,由家庭醫師提供不間斷的醫療照護的概念,使得醫療體系能最有效地運用資源,照顧到最需要照顧的人。而從十年前開始,丹麥就積極發展電子健康紀錄和醫療照護資訊科技。如今,幾乎所有丹麥的基層醫師與近半數的醫院都已採用方便又省時的電子病歷,政府也持續積極推廣「遠距醫療」(telemedicine)計畫。根據報告顯示,電子病歷普及,丹麥的醫療體系每年省下多達一億兩千萬美元的開支。
受重視的性別平等議題
在丹麥,職場上獲得尊重的可不只爸爸媽媽,還有職場中的女性。(延伸閱讀:妳值得更好的薪水,大聲拒絕同工不同酬)
雖然目前仍沒有國家做到職場上完全的兩性平等,但丹麥及周遭的北歐國家可作為各國努力的表率。 於1970年代,北歐各國都紛紛於政黨內引入了保障女性參政權的限額,因此在政壇上都不乏女性參與的聲音。直至今日,丹麥已棄用保障名額,因為女性參政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從歷史上來看,最早提供女性投票權也清一色是北歐國家(瑞典1919年,挪威1913年,冰島和丹麥1915年,芬蘭1906年)近日,丹麥也正慶祝選出了第一個女性首相 Helle Thorning-Schimidt(她從2005年起即為社會民主黨的領袖)。
作家 Katie J.M. Baker 點出:「丹麥對於女性權益的努力,更具有集體及全方面發展的概念,並非像《Lean in》中倡導的,只專注於個人職涯的追尋。」
取代汽車的健康移動方式:腳踏車
在丹麥人口最密集的首都--哥本哈根,在哥本哈根,可以看見 街上充滿熙來攘往的腳踏車,腳踏車可是一半以上的哥本哈根市民移動的主要交通方式。你或許會說,腳踏車和快樂有什麼關係?根據富比士雜誌 Forbes 報導,腳踏車的盛行不只讓市民更健康、減少城市內二氧化碳排放量,更減少了多餘的資金浪費。
若用腳踏車取代汽車移動,每一公里,每個納稅人就能省下三塊台幣(0.45丹麥克朗),這三塊台幣原先必須支付給空氣污染、交通事故、交通堵設、噪音汙染以及公共設施重建。哥本哈根的腳踏車騎士每天的里程數約一百二十萬公里,一年下來替哥本哈根省下了三千四百萬美元。
腳踏車也解釋了丹麥人的長壽秘密,每天三十分鐘的腳踏車運動讓丹麥人的平均壽命提高了1~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