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吃太多牛肉恐增罹患大腸癌風險。一名廿多歲女子,平常嗜吃牛肉,至少每兩天就要吃一次牛肉麵,沒有大腸癌家族遺傳史的她,卻在婚前健康檢查時,發現罹患大腸癌二期。 

收治這名病患的國防醫學院外科教授、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科主治醫師饒樹文說,女子年紀輕輕就罹癌,又無家族遺傳史,詢問她飲食習慣後,才發現她很愛吃牛肉麵,不但頻率高且持續多年;還好她治療後恢復健康,不但結婚,還生了孩子。 

醫界早就發現,過量吃紅肉,是罹患大腸癌危險因子。饒樹文說,國外研究也指出,紅肉中又以牛肉,容易誘發大腸癌,致癌率超過羊肉、豬肉;像是西方吃牛肉較多的國家,大腸癌發生率比亞洲高。

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王輝明說,牛肉和羊肉中的左旋本基丙胺酸和肌胺酸這兩種胺基酸,含量比其他肉品高,一旦遇高溫,易成為致癌物質。  

台安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糠榮誠也指出,每天吃紅肉超過三到五盎司、約一百公克到一百五十公克,相當於半個手掌大小,罹癌機率就會增加;而牛排大餐往往一次達九盎司到十二盎司,超出建議量很多倍。 

王輝明建議,民眾應減少攝取紅肉,若要食用,最好搭配吃蔬果等抗氧化食物,來消除致癌的自由基。

圖/聯合報提供

大腸癌關鍵:吃太多肉

大腸癌近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預防大腸癌主要靠飲食調整。醫師表示,建議少吃紅肉、香腸等加工製品,要多吃蔬果,增加纖維質,每天至少吃七種不同顏色的蔬果;20歲至40歲青壯年、高危險族群,最好每五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造成大腸癌的最關鍵原因是吃太多肉,動物性脂肪經過150度以上高溫,只要連續加溫2分鐘,就會產生致癌物,最常見的為苯比;動物性胺基酸經過高溫也會產生異環胺致癌物,尤其是經過高溫燒烤的紅肉。而香腸等加工肉品恐含有亞硝酸鹽,也是致癌物。

他建議,要預防大腸癌最好少吃紅肉和加工肉品,且肉品盡量不要高溫燒烤,以免產生致癌物。想讓腸道更健康,也應增加腸道益菌,最好的方法是多吃蔬果,增加纖維質攝取量,每天至少吃七種蔬果,不同種類、不同顏色,且三餐都要吃。

王輝明說,大腸息肉有八成機率會演變為大腸癌,定期健檢很重要,一旦發現息肉,除了增生性息肉外,均建議切除。

健康吉美健檢中心院長楊培鎮表示,20歲至40歲且有家族史、愛吃肉或高油脂食物、不吃蔬菜等高危險群,建議每五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40到50歲高危險群建議每三到五年做一次大腸鏡;50歲以上應每三年做一次大腸鏡。

楊培鎮說,通常若大腸息肉在0.5公分到1公分左右可直接切除,1公分以上可切除加上電燒,避免切除息肉時血流較多。  

預防大腸癌注意事項。 表/聯合晚報

 

預防大腸癌 少吃燒烤紅肉

前總統李登輝因大腸癌住院手術,引發國人關注。大腸癌於民國95年發生人數超越肝癌,成為我國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醫師指出,大腸癌與飲食習慣有關,經燒烤的紅肉易釋放致癌物質,呼籲民眾少吃,多吃蔬果,50歲以上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

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林楨國表示,國內大腸癌每10萬人約40多例,去年新增病例逾萬人,其中直腸與乙狀結腸患者占六至七成。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表示,大腸癌與飲食密切相關,「絕對不要吃燒烤過的紅肉。」王輝明指出,研究證實燒烤或經高溫烹調的豬、牛、羊等紅肉,會釋放出異環胺(HAs)及多環芳烴化合物(PAHs)等,食用後在體內累積,可能造成細胞變性,「食用燒烤過的紅肉會增加罹患大腸腺癌、乳腺癌、肺腺癌及攝護腺癌機率。」

但王輝明強調,大腸癌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很高。臨床統計,早期大腸癌存活率可達八成以上,可惜有人血便大半年還誤以為是痔瘡,完全忽略出血也有可能是大腸癌症狀。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指出,根據研究,50歲以上民眾每一到兩年定期糞便潛血檢查,便能降低15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但國健局統計,截至去年底,50至69歲近兩年曾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比率僅有兩成二,顯示大多數民眾未能善用這項篩檢利器。

王輝明強調,有大腸癌家族史者,罹癌機率是一般人3倍,檢查應提前至40歲,一旦發現息肉,應每年做全大腸鏡檢查。

醫師提醒,大腸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但若大便中有血、大便中有粘液、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排便習慣改變等,且持續超過兩周以上,應立即找醫師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ctoria 的頭像
    Victoria

    My 秘密基地 (。✪‿✪。)

    Victor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