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位理工、資科學者挺身反對
擔心開放第二類電信恐陷國安隱憂,學界發起的「反對服貿協議開放資通訊產業連署」,五天內已有兩百六十四位理工、資科領域學者響應,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中研院院士孔祥重與林長壽昨更發表聲明,呼籲兩岸監督條例能納入國安衝擊評估,台大電機系教授陳良基直指:「政府官員也許被某些人蒙蔽了!」
中研院士籲 監督條例納國安評估
林長壽表示,服貿有安全疑慮的不僅在開放項目,也包含有無做好安全管理的準備;國安不能像馬總統所說施行一、兩年後再補救,「到時再補救就來不及了!」任何協議牽涉到國安都需有整體考量,建議兩岸監督條例的立法能包括事前國安衝擊評估,及條約簽訂後的管理辦法。
專長計算機科學、美國哈佛大學唯一的比爾蓋茲講座教授孔祥重也聲明指出,台灣必須在大型電信服務商奪取市場前,維持能呵護創新的環境,未來如果台灣的二類電信與資訊服務業都變得跟中國一樣,台灣將失去競爭力與網路安全。
林盈達憂心 台灣網路逐步中國化
交大資工系教授林盈達以香港現況說明,中資業者如果掌握台灣資料庫的比例不高,可先用「網路監控」方式取得特定人士隱私,交給國台辦藉此要脅某政治人物做他(指中國)想做的事;一旦掌握比例過半,就會開始進行「網路封殺」,將不讓特定網站出現、刪除不利貼文、鄉民無法串聯等,「逐步把台灣網路變中國化。」
陳良基:政府官員 也許被蒙蔽了
台大副校長暨電機系特聘教授陳良基聲明指出:「我們一般人都相信政府、信任政府,但仔細看電信開放的條文,我覺得政府官員也許被某些人蒙蔽了。光是存取網路服務這一項就是現代年輕人每天二十四小時都離不開的服務,它絕不是某些人講的二十年前的老技術,它是我們的年輕朋友未來生存的命脈。」台科大資工系教授馮輝文表示,要求中國人不得進入機房想法太過天真,偽裝、欺瞞都有可能,「豆導不也帶中籍人士上台灣軍艦嗎?」
林宗男:封閉性網路 NCC誤導
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強調,網路的特性就是無遠弗屆,所謂「封閉性網路」只是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自己的想像,條文內也沒有任何「封閉性網路」字樣,是NCC刻意誤導民眾,而且缺乏實務經驗,一點專業知識都沒有。
對學界的質疑,NCC綜合規劃處長王德威昨重申,本次服貿開放的電信服務,基本上仍是封閉架構,認為台灣開放並無增加資安、個資乃至國安風險。NCC強調,資通安全、個資保護等疑慮早就存在,但不能無限上綱,希望焦點鎖定本次開放範圍,「溝通大門永遠打開!」
連實務界人士也大感擔憂, 曾擔任知名電信廠商阿爾卡特朗訊台灣區總經理達十六年之久的電信實務界專家曾祥峻指出,數據交換服務涵蓋範圍甚廣,也包含現在最熱門的MPLS VPN服務,並不像官員所說的都是舊技術,一旦開放,確實對國安造成危害。
============================================================================================================================
246名學者聯署反開放2類電信 憂「台灣永無寧日」
服貿協議開放中資在台經營第2類電信特殊業務,引發學者質疑恐影響資安、國安,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等人8日再度開記者會,反駁NCC「部分學者誤導、非事實」說法,強調兩岸仍存有敵對與政治風險的事實,不應開放對岸來台經營電信服務,擔憂政府官員不懂電信實務,「此門一開,台灣永無寧日」。
NCC主委石世豪日前在立院指出,僅3個學者反對服貿開放第2類電信業務。但在短短一周內,即有來自中研院、台大、交大、清大、成大等校的電機資工相關領域學者逾150人響應,包括中研院院士、哈佛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孔祥重及台大副校長、電機系教授陳良基都加入連署。另外,其他理工領域學者也陸續加入,總連署人數至今已達246位。
林宗男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若開放沒問題,會有這麼多學者一起連署嗎?NCC誤導民眾說第2類電信是封閉型網路,但所有網路都可互相連結,一旦開放,中資人員可進入敏感度高的電腦主機機房,戶政、稅務資料都將暴露在風險中。
陳良基由於人在日本不及趕回出席記者會,他特別擬出書面聲明,反駁政府部門不斷重申的開放理由,存取網路服務是現代年輕人每天都離不開的服務,不是老技術。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馮輝文提到,NCC說2類電信是封閉性質,無損國安,這種說法是惡意欺瞞國人,政府的想法太天真。
專精於網路通訊產業的阿爾卡特朗訊前台灣區總經理曾祥峻說,數據交換通信服務不是過時服務,現在廣泛運用,開放2類電信對國安的確有影響。
林宗男等三位連署發起人也提出自己的經歷,反駁政府「學者不懂實務」說法,並抨擊「最不懂實務的可能是政府官員」,甚至主管機關NCC根本未參與服貿談判;對於開放第二類電信電腦業務到底是中方要求、還是我方自行提出,到現在NCC都拒絕回答,更讓人擔憂背後中方的企圖何在。
============================================================================================================================
服貿開放2類電信國安疑慮
學界發起「反對服貿協議開放資通訊產業連署」活動,並獲2百多位學者響應。為說明服貿開放的第2類電信業務沒有國安資安疑慮,行政院傍晚將召開記者會,邀集科技部長張善政、經濟部長張家祝、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石世豪等首長出席說明。
由學界發起的「反對服貿協議開放資通訊產業連署」指出,歐美日先進國家皆對中資通訊設備廠商嚴格設限,更未開放中資電信服務商經營內部電信服務,服貿開放3項2類電信業務,恐現國安隱憂。這項連署在5天內已有264位學者響應。
政院人士說,這次開放的3項第2類電信業務並不會影響國安、資安,服貿協議中,要求大陸人士不准進入電信機房,只可做民間的電腦維修,台灣用戶的個資不得傳至大陸,也不能遠端遙控取得這些個資。
政院人士指出,如果純粹從第2類電信的角度來看,當然本身就有很多資安問題,但是服貿協議開放的是封閉型網路,和一般2類電信internet網路是不一樣的,資安層面不一樣
============================================================================================================================
服貿協議將開放中資在台經營「第二類電信產業與電腦及相關服務業」,引發外界憂慮,並有264名電機資工類專家學者連署反對。不過,科技部長張善政今(9)日在立法院表示,開放3項特殊業務就好比開車有可能撞死人,有這種風險,「但我們是有能力因應的」。此比喻遭民進黨立委林佳龍痛批「不倫不類」,他還批評,張善政從頭到尾都未參與過服貿談判與處理,憑什麼為NCC背書。
服貿將開放第二類電信的「網路存取、網路轉存、數據交換」3項特殊業務,張善政昨天接受媒體訪問時,將開放這些業務比喻為騎腳踏車撞死人,強調機率絕不是零,「但有必要擔心嗎?」。今天張善政赴立法院備詢時,即遭林佳龍質疑,張善政擔任科技政委、科技部長,卻從未參與過服貿談判及後續處理,也沒有被邀集參加委員會及任何小組,不但嚴重失職,也不適合為服貿背書。
對此,張善政坦承,這3項名詞本身,真的是會讓學者們很擔心的,但這3項名詞背後代表的業務範圍必須看NCC當初對這3項名詞的說明,事實上範圍很窄。他強調,這是封閉網路,也不是最新的網路技術,在這2個限制下,資安顧慮並不這麼高。「所以我才說,現在任何網路都有資安顧慮,但比起我們每天已經在面臨的網路資安來說,以及現在面臨對岸資安的入侵來講,就好比開車或騎腳踏車有可能撞死人,有這種風險,但我們是有能力因應的。」
不過,林佳龍仍斥責,「你這比喻不倫不類!開放投資跟使用網路是天差地別的事。」他認為,NCC的解釋避重就輕,但張善政擔任科技部長,更應該爭取參與此事處理。
林佳龍還說,目前有264位專家學者連署反對服貿開放第二類電信,他相信這些學者絕不是無的放矢。張善政回應,可能是學者有些誤解,要先把這3項名詞搞懂,但立即遭林佳龍回嗆,若能將業務內容白紙黑字寫清楚,大家會誤解嗎?「這就是以後有可能操作的空間啊!」林佳龍說,比起科技部長,他還是寧可相信這264位學者。
============================================================================================================================
遍地開花》反服貿開放資通連署學者破百 NCC:只有3位反對
服貿協議開放陸資到台灣經營第2類特殊電信服務,日前交通大學資工系教授林盈達曾表示,此項特殊業務開放後,中國業者可來台提供系統業者數據交換服務,嚴重影響資通安全。對此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委石世豪在立法院宣稱,影響微乎其微,且反對學者只有3位,但截至目前為止,反對開放的學者已達百位。
服貿協議第2類特殊電信服務開放,引發產學界憂慮,NCC主委石世豪日前在立院說,開放3項第2類特殊業務對資安風險「微乎其微」,而且整個學界僅3個學者反對。
石世豪的回應還沒說完幾天,截至今天中午,參加連署的學者、專家及業者已經突破百位。領域遍及電機、資訊、資工和其他領域,機構包含中研院、傳統理工名校台大、成大、清大、交大及全國各大專院校。
還有中研院院士孔祥重、林長壽,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成大電機系教授林忠憲、中興大學資工系系主任廖宜恩等都連署反對服貿開放資統產業,連署網站以以下5點聲明理由,陳述服貿資通開放,對台灣全體人民可能造成的危害。
一、資通訊服務是國家關鍵基礎建設的神經系統,政府有責任與義務善盡管理保護之責,以維護國家整體安全與人民資訊使用與通訊之安全。
二、政府保護資安與國安之策略應採取事前預防而非事後補救,阻絕威脅來源於境外。
三、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對中資廠商通訊設備之採用均嚴格設限,也未開放中方電信服務商經營其內部電信服務。
四、政府一方面視陸資人員為可能之資安威脅,不准其進入電信機房,另一方面卻又開放電腦及相關服務業,准許陸資人員進入敏感度高的電腦主機機房,國家資訊安全政策自相矛盾。
五、兩岸關係在頻繁經貿互動之餘仍存在有敵對關係與政治風險,電信服務屬高機敏,應不予開放。
連署名單:
(A) 電機資訊領域教授
孔祥重 哈佛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 (中研院院士)
陳良基 台大電機系教授
林宗男 台大電機系暨電信所教授
林盈達 交大資訊工程系特聘教授
李忠憲 成大電機系暨電通所教授
蔡仁松 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陳孟璋 中研院資訊研究所研究員
廖弘源 中研院資訊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陳伶志 中研院資訊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榮傑 交大資訊工程系教授
林俊宏 中山大學資工系教授
李鎮宜 交大電子工程系教授
廖宜恩 中興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兼主任
高勝助 中興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黃國源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傅楸善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賴飛羆 台灣大學電機系、資訊系與生醫所教授
陸曉峰 交通大學電機系教授
林信標 台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
鄭士康 台大電機系暨電信所教授
邱泓文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教授
陳信樹 台大電機系副教授
陳耀銘 台大電機系教授
陳奕君 台大電機系暨光電所副教授
陳和麟 台大電機系助理教授
馬自莊 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特聘教授
賴威光 中山資工系教授
蘇文鈺 成大資工系教授
李坤洲 成大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系教授
張林煌 台中教育大學資科系教授
蘇賜麟 成大電機系教授
朱聖緣 成大電機系教授
張順志 成大電機系教授
張簡樂仁 成大電機系教授
許蒼嶺 中山電機系教授
張名先 成大電機系副教授
蔡佩芸 中央電機系副教授
蔡作敏 中正電機系助理教授
蘇黎 中央研究院 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呂忠津 清大電機系教授
闕志達 台大電機系教授
吳育任 台大電機系副教授
卓胡誼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機系教授
郭致宏 成大電機系副教授
吳昇 中正資工系副教授
劉光浩 成大電機系副教授
林丁丙 台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
陳偉凱 台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白宏達 台北大學通訊工程系教授
鄭献勳 東華大學電機系教授
黃仁竑 中正大學資工系特聘教授
林軒田 台大資訊工程系副教授
林永隆 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講座教授
曾昭雄 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教授
蕭宏章 成大資工教授
曾凡碩 中山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 助理教授
黃鐘揚 台大電機系副教授
鮑興國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
李慶烈 淡江大學電機系教授
花凱龍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
劉志文 台大電機系教授
趙梓程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洪盟峰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
洪士灝 台大資工系副教授
王傑智 台大資工系副教授
卓政宏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兼任副教授
李育杰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蘇維宗 真理大學資工系助理教授
闕河鳴 交通大學電機系副教授
楊明玄 加州大學Merced分校電機資訊副教授
陳昇瑋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魏瑞益 中央大學通訊工程學系教授
陳彥霖 台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
黃朝宗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葉慶隆 大同大學資工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鐘楷閔 中研院資訊研究所助研究員
林守德 台大資工系副教授
梅興 輔仁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
林忠億 健行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
郭志文 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
蔡智明 成大電機系教授
許永真 臺大資訊工程系教授
徐偉智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電腦與通訊工程系副教授
陳美玲 聯合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
林誠夏 交通大學資工系講師 中研院資創中心法政研究
藍崑展 成大資工系副教授
賴癸江 成大電機系副教授
楊昌彪 中山大學資工系教授
鄭木海 中山大學光電系教授
高明達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戴顯權 成大電機系暨電通所教授
林根煌 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
劉玉蓀 台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
鄭有進 台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陳英一 台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楊佳玲 台大資訊工程系教授
黃立廷 中山大學通訊所教授
張耀文 臺灣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
曾雪峰 臺灣大學電機系副教授
李建模 臺灣大學電機系副教授
蘇炫榮 台大電機系暨電信所教授
陳彥錚 暨南大學資管系
陳文進 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鄧惟中 臺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
張耀仁 中原大學電子系教授
張敏寬 中興大學通訊所副教授
鄭振牟 台大電機系助理教授
(B) 其他領域教授
林長壽 台大數學系教授 (中央研究院院士)
陳玉英 中央大學統計研究所教授
柯文峰 成功大學數學系教授
林惠雯 台灣大學數學系教授
吳憲忠 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
郭明達 遠東科大數媒系講師
王金龍 台灣大學數學系教授
翁秉仁 臺灣大學數學系副教授
白啟光 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
闕志鴻 台灣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
紀文鎮 師大數學系教授
蔡宛秀 邁阿密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C) 網通產業界專家
楊明超 益網科技執行長創辦人
前 美國國家太空總署資深網路設計師
蔡家玲 台灣車載資通訊產業協會資深經理
廖威捷 美商高通網路工程師
李蔚信 美國 Google資深工程師
李彥民 前 美國大通銀行 - 資安管理師
前 美國貝爾斯登投資銀行 - 資訊安全評審長
===========================================================================================================================
電信開放 49位學者憂危國安
服貿協議開放中資在台經營第二類電信特殊業務,引發學者質疑恐影響資安、國安,官員前天到立院備詢時卻稱學界只有3個學者反對開放。但有49名學者昨聯名發表聲明回擊,直言兩岸仍存有敵對關係與政治風險,不應開放對岸來台經營電信服務。
歐美日對中設限
第一類電信事業如中華電信擁有有線傳輸網路等電信機線設備,第二類電信則本身沒有電信機線設備,要跟第一類電信事業租用。服貿協議中,台灣將開放中資經營第二類電信事業特殊業務,包括存轉網路服務、存取網路服務等。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石世豪前天在立院表示,並沒有整個學界都反服貿開放第二類電信業務,據他了解僅3個學者反對,但未指名是哪3位學者。不過昨49名各大學電機與資訊領域教授聯名發表聲明,反對服貿協議開放第二類電信產業與電腦及相關服務業。連署發起人之一、交大資訊工程系特聘教授林盈達昨晚還到立院議場向學生宣讀聲明。
林盈達說,資通訊服務是國家關鍵基礎建設的神經系統,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對中資廠商通訊設備的採用均設限,也未開放中方電信服務商經營其內部電信服務,兩岸存在敵對關係,電信服務屬高機密敏感項目,不應開放。
台灣大學電機系暨電信所教授林宗男指出,NCC誤導民眾說第二類電信是封閉型網路,但所有網路都可連結,一旦開放,陸資人員可進入敏感度高的電腦主機機房,戶政、稅務資料都將暴露在風險中。
NCC:不會洩個資
NCC發言人虞孝成重申,開放第二類特殊電信服務,國家通訊服務安全不會有疑慮,若學界願意溝通,也很樂意與有疑慮教授面對面說明,未來在NCC網站也會釋疑。另NCC先前曾指,開放中國投資的業務屬企業專用的封閉型網路,不會有資料外流疑慮。
第二類電信開放內容
★台灣對中國開放
•存轉網路服務、存取網路服務、數據交換通信服務
•中國服務提供者須為在海外或中國上市之電信業者;在台投資總持股比率不超過50%
★中國對台灣開放
•網際網路接取服務、客服中心(服務中國消費者)、離岸客服中心試點城市(服務中國大陸以外消費者)、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
•前2項台資股權比率不超過50%、第3項不限制、第4項不超過55%
註:第二類電信業務指利用如中華電、遠傳、台灣大等業者機線設備,附加電腦及相關應用系統等軟硬體設備,提供資訊儲存、檢索、處理及存轉等的電信服務。
===============================================================================================================
服貿開放通訊產業 學者:等同拱手讓台
服貿協議引發社會爭議,而服貿開放「資通訊產業」項目廣且深,而網路系統有如國家神經系統,尤以第二類電信最為嚴重,包含民眾個資、隱私及整體網路安全衝擊巨大。學者指出,要求開放第二類電信絕對是內行人,可讓中共不用交戰,不費一兵一卒,我們自己就拱手把台灣讓給別人。
多位學者昨(31)日於台大社會科學院,召開「服貿對關鍵產業的衝擊評估:服貿開放資通訊對國安的影響」座談會。針對總統馬英九在3月29日提到開放第二類電信不是開放網路服務,所以不會威脅國安,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痛批「大錯特錯」。
所謂第一類電信是指,擁有自己的實體固網、機房,如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亞太等;第二類電信,則是直接向第一類電信業者承租固網或無線基地台,以進行電信業務,如全虹、震旦、統一超商電信。
開放如引清兵入關
服貿協議中,包含醫院健保局資料庫、內政部外包戶政系統、銀行資料、高速公路通行明細資料庫,都在開放項目之列。林宗男認為,當這些台灣業務變成陸資承包時,中方勢必會用低價搶標,藉此掌控台灣民眾資料。
林宗男以eTag計程收費系統為例,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不斷抱怨,他並未獲得利益,等於是做公益;若是未來擁有陸資的第二類電信,願意以低價提供包含軟、硬體的網路服務,台灣企業有多少人能抵擋住?他說,「這就如同明末清初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一樣」。
目前開放的「轉存網路服務」、「存取網路服務」、「數據交換通訊服務」三項第二類電信服務,主管單位NCC認為是封閉式網路,所以不會對台造成影響;成大電機系教授李忠憲批評,第一類電信與第二類電信如同樓上與樓下的關係,關係密切。
李忠憲解釋,第二類電信沒有自己的實體網路,必須向第一類電信承租服務,會共用硬體設備等,資訊同樣會被有心人擷取,因此絕非封閉式網路。
中共網軍如癌細胞
李忠憲指出,大家只把重點放在個資外洩等被動式攻擊,這些問題在服貿前開放時早已發生,一旦開放將更加嚴重;他憂心,未來越多資訊系統被陸資所控制,隱藏在正常網路流量之中,累積攻擊能量,等到關鍵時刻發動主動攻擊時,就如同癌細胞擴散,就可讓台灣網路及資訊系統全面癱瘓。
以318學運為例,李忠憲表示,如果網路被陸資電信癱瘓,這場靠網路起家的學運早就結束了,也不會有其他專家學者提出質疑,因為資訊跟意見都會被「管制」,這是應該讓國人了解的國安問題。
一位長期在大陸工作的陳小姐(化名)提到,大陸約有30萬網軍在監控網路,掌控所有人民資訊,只要不符合當局意見的網站都會被刪除,若是台灣開放通訊網路,她直言,太陽花學運將成為台灣的最後一朵民主之花。
間接掌控政治人物
而開放「營造及相關工程服務業」的,通訊線路、基地台也隨之開放,交通大學教授資訊工程系教授林盈達指出,因為網路具有通透性,就如同實質開放了第一類電信,就算撇開網路監控,若台灣政府、立委被監控,中共掌控隱私,就等同被中共掐住咽喉。
林盈達補充,現在中共已知道,台灣人不可能會使用具有中資背景的電信,所以隱身在第二類電信裡監控,林盈達說,魔鬼藏在細節裡,要求開放第二類電信絕對是內行人,這可讓中共不用與台灣交戰,就可直接掌控台灣。
===========================================================================================================================
服貿開放電信 學者:像吳三桂打開山海關
服貿協議開放項目中的電信類讓陸資可經營台灣第二類特殊電信服務,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強調開放項目屬封閉型網路,不過今天下午在「服貿開放資通訊對國安的影響」座談會,電信、電機學者砲轟第二類電信根本不是封閉網路,有學者更形容,開放特殊電信服務就像當年吳三桂打開山海關,對民眾隱私、企業資安、國家安全都可能造成極大隱憂、傷害。
台大電機系教授 林宗男表示,NCC稱開放第二類電信的特殊業務,與一般上網無關,這說法大錯特錯,開放特殊業務是服務特定用戶,特定用戶像代收國道電子收費的廠商、金流業者等,若陸資投資第二類電信特殊事業後以低價搶標,可能吸引企業網路、社群網站等業者向其靠攏,陸資可監控、收集、掌握網路中的傳輸資料或使用者網路行為,對民眾隱私、企業資安、國家安全都可能造成極大隱憂、傷害。
他說,開放特殊電信服務就像當年吳三桂打開山海關,目前電子版山海關已很堅固,但駭客仍不時攻擊,防禦都來不及,服貿政策將把資訊系統山海關打開,後果堪憂,將要成立服貿資通訊真相聯盟向大眾說明影響。
成大電機系教授李忠憲說,NCC開放的三項特殊業務,NCC只列名稱,沒有說明,不但沒有WTO相對應的代碼,且NCC定義又過時,和一般業界、學界認知完全不同,至於陸方認知為何就不得而知,如何確認NCC解釋與陸方完全一致。且第二類電信絕非封閉式網路,第二類電信只能向第一類電信承租服務,一定會和其他服務流量共用線路、交換器或閘道,在關鍵時刻發動洪水攻擊就能癱瘓台灣網路基礎建設。如果台灣網路癱瘓的話,就沒有立法院的抗爭活動、台灣就GG了。
另,李忠憲也質疑,開放電腦及相關服務業,陸資一定得進入電腦機房,包括安裝硬體、資料庫服務都要進入機房,NCC不准陸資進入電信機房,但經濟部工業局卻開放陸資進入電腦機房,邏輯是什麼?!